跨文化心理学课程讲义【5】导读案例1:法国老板没有人情味儿吗?
导读案例1:法国老板没有人情味儿吗?
Larry, 法国人,是一家中法合资公司的老板。他有一个能干的秘书Lily,中国人,平时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。
一天清晨,Larry接到Lily打到他家的电话,说要请假,理由是自己老家的一个祖爷爷病危,父母要求她回农村去探望。希望老板能理解。Lily还告诉老板,她已经向人事经理请了假。Larry第一反应是:“你大概几天会回来?”Lily为难地说:“我也说不准,这取决于祖爷爷的病情。如果他病情稳定,我可以很快回来;如果他去世,我会参加完葬礼再回来。”Larry有些不高兴:怎么请假连具体的天数都说不准?!但既然人事经理已经准了假,他也就同意了。
尽管Lily的工作被同事们分担了,Larry还是觉得有诸多不便。第三天,Larry和员工们一起吃午餐时,他问人事经理:“Lily那边有新的消息吗?她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?”人事经理说:“Lily今天上午还打过电话回来,她说老人仍处于昏迷当中,医生还在抢救。她也很为自己公司里的工作担心,但她既无法离开,也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回来。“Larry说:“难道她就一直在那里等她那个什么亲戚死了才能回来吗?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做法:在病人床边等死?她不是没有工作的人。顺便问一句,你现在给Lily算的什么假?”员工们停止吃饭,面面相觑,有些震惊:老板居然会这样看待Lily这件事!人事经理说:“我是按事假处理的。因为按照公司政策,只有直系新属死亡才可以请丧假。但即使是事假,公司规定一年只有11天半。超过这些天,就需要特殊处理。如果Lily超过这个期限,我就要请你特批了。”人事经理又解释道:“Lily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。她虽然在上海工作,但她老家在农村,那里有很多传统习俗。这个祖爷爷是她什么亲戚我具体也说不清楚,但总归是大家族中的长辈。如果她这次不回家,就要被家庭中的人指责为不孝、不敬,今后她在家庭中就没有面子了。”“那她的家族就不考虑她的工作吗?如果大家都守在病床前,对病人有什么帮助呢?”大家都没有回应,觉得把这一点向老板解释清楚太难。大概是觉察到大家的反应,Larry想缓和一下气氛,就说:“在法国我有一个叔叔,他的身体一直不好。我们早就以为他活不长,但他一直活到现在。如果他每次病危我们都守在他床前,那我们什么都别做了。如果我在法国工作,我的丧假也只能等到我父母去世时我才能用。现在他们的年纪也很大了,我觉得他们也活不长了。”中方员工再次停止吃饭,面面相觑,但没人说话。
离开餐厅时,Larry觉得大家今天的反应怪怪的,但到底怪在哪里,他也说不清楚。
案例资料来源:《跨文化沟通心理学》严文华著。